忻州古城非遗——定襄面塑
忻州古城,犹如一卷古书,文明深藏其中,因文风昌盛而有“文跻九原,雅出秀容”之誉,忻州古城,承载着历史传承的使命,是一座建造级别高于平遥的千年古城,古城记录存留着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往圣”和“绝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门绝学,它的继承者不见得都记载于典籍,而往往蕴藏在民众之中,在忻州古城,就有一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定襄面塑。
面塑,是古代劳动人民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综合遗存。定襄面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繁多的艺术种类,形成了一种独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忻州古城风格古朴的南北大街上,有一“刘婆婆花馍”店,是定襄面塑传承人刘银婵的制作工坊,其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众多游客。
走进制作工坊,在操作台上,摆放着制作面塑所用的各种“行头”,这些“行头”其实就是农家常用的面杖、剪子、锥子、镊子、梳子等,刘银婵说自己打从记事起就跟着母亲学面塑,从小就爱好面塑,面团在刘银婵手上或捏或刻或剪,很快一条“活生生”的小龙就跃然出现。
据刘银婵介绍,定襄面塑的最大特点是偏重素色,以塑为主,着色为辅,色与面本色相间,再以各色豆子、红枣点缀,其形式有中元节面塑、春节面塑、婚礼面塑、丧礼面塑、寿礼面塑等。
面塑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许多人都会在祭奠或庆典时去订购面塑,这样的面塑更多了点文化艺术的意味,看着制作精美的面塑,人们不禁感慨,心灵手巧的传承人真是指尖捏百态,把面“塑”成了真正的艺术。(董美珍 张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