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白晓玲:一双巧手留住面塑“老手艺”

时间: 2024年10月26日09:58  来源:忻州日报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忻州频道>>忻人忻事
分享到: 评论:

一块面团,几经揉捏,在一双巧手的精雕细琢下,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或人物,复刻出大千世界的多彩与生动。“捏面人”民间传统技艺可谓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发展,如今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踏入了艺术殿堂。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背后,是非遗传承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与热爱,对于这一点,面塑匠人白晓玲深有体会。

现年62岁的白晓玲,已从事面塑制作50余年,是代县东部面塑第四代传人。自幼受奶奶、姑姑们的影响,早在7岁时,白晓玲便开始跟着大人捏一些面人、面鱼、面虎,耳濡目染下喜欢上了面塑这项手工技艺,并系统地掌握了传统面塑的技巧。

代县面塑的难点在于发面、上碱。运用传统手法,头天发面,第二天上碱,然后反复揉面,将面团揉成光滑的球形。上碱是个技术活儿,碱大了易发黄,碱小了面发不起来。作为一名老手艺人,白晓玲对面已经有了感情,碱大碱小她一看就知道,别人做得不合适她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一根擀面杖、一把菜刀、一把锥子、一把剪刀,就这么几样工具,在白晓玲的一双巧手下,做出来的东西却是千姿百态:各种动物、花鸟鱼虫、瓜果蔬菜、戏曲人物杨家将、民间传说八仙过海……经过多年的创作,白晓玲不仅继承了老一辈艺人的传统面塑艺术精华,还通过不断学习融合,创作了现代卡通、漫画人物和动物、文创面塑等作品,守住了代县东部面塑的传承,也不断为这门延续了百年之久的手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白晓玲的作品中,《百鸟朝凤》堪称经典之作。凤凰昂首挺胸,羽翼丰满,色彩绚烂,每一片羽毛都被精心雕琢,仿佛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围绕着凤凰的百鸟,形态各异,或飞翔,或栖息,或鸣叫,它们的神情和姿态生动逼真,仿佛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向高贵的凤凰致敬。整个作品布局巧妙,层次分明,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精湛的技艺。

2019年8月,白晓玲走出国门,在匈牙利举办的布达佩斯民间艺术节上,她的面塑作品《报春寒燕》经匈牙利民间艺术家协会推荐,入选布达佩斯皇宫收藏品,向世界展示了山西面塑的独特魅力与花样风采,受到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和赞赏。同年11月,在美国德州休斯顿举办的2019美中国际电影节暨国际文化旅游艺术节上,白晓玲带去的面塑作品《十二生肖》《花面福娃》被美中国际电影节暨国际文化旅游艺术节组委会评定为“美中国际文化旅游艺术节面塑大师奖”。

多彩的代县面塑,饱含着手艺人对生活的憧憬,也揉进了他们谋求生计的艰辛。巧手之下,现实与梦想交织,让代县面塑有了更多彩的未来。在白晓玲带动下,她的儿子、儿媳、孙女也都从事起面塑制作,周围邻居、周边村妇女也不断加入代县面塑制作行业。同时,白晓玲以“带着订单去讲课”的扶贫模式,让参学的妇女通过手工劳动获得收入,直接间接帮扶150余人,其中贫困妇女96人,每人每年增收3800元。此外,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白晓玲还成立了代县白晓玲面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参加代县面塑文化节、山西省文博会、农家学堂、现代面塑精品展、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一系列活动,原本只是寻常百姓人家的民间手工艺品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品,也让非遗理念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深入人心。

见人、见物、见生活,从代县到忻州,从忻州到全国,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波澜画卷中,无数个像白晓玲一样的手艺人正守着传统,用不同的精彩拥抱新生。(魏鹏飞)

(责编:张毓华、郝亚红)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秋日七彩盐湖 绚丽多彩秋日七彩盐湖 绚丽多彩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