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文山沱水风物新
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庄力产业集聚区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张晋兰 摄
文山毓秀,沱水钟灵。踏上定襄这片热土,目之所及,处处生机勃发。农机、田地、鸟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和谐景象;锻造工人、先进的锻造设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县委大院里,干部们正在就定襄县融入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凝聚“红色基因”,激发干事创业动力
5月20日,临近午时,定襄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仍有游客驻足观赏,细品着墙上记载的战略纪要,瞻仰着玻璃窗内的革命文物,追忆着革命先辈们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
定襄的魅力经受洗礼,历久弥新。
安民大虑曰“定”,辟地有德曰“襄”,历史的厚重锻造了定襄人“崇文、尚勇、重义、创新”的智慧与精神,也见证着光荣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定襄是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门户;解放战争时期,是军事战略要地。战争年代,全县150多个自然村中,有80多个村子挖有地道。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西河头民兵1942年开始挖掘地道。1947年秋,定襄县委将西河头地道列为御敌的重点工程。于是,在县武工队的支持下,西河头村民兵和500余名群众,将只能藏人、不能作战的地道改成进退自如的能藏能打、可守可攻、防水防烟防毒的作战地道。
“西河头人民和定襄武工队依托地道与敌开展地道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1次,击毙击伤敌人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400余件。”定襄县民俗旅游发展中心主任侯春光说,定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老区精神,薪火相传。
从定襄县抗日政府旧址到定襄县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聆听着续西峰、郭继成、樊金堂等革命先辈的事迹,总会让人满怀崇敬,倍感振奋。
“我们年平均接待人数都在5万人次以上。”侯春光说,“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已经是晋北地区极具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20万定襄儿女,早已将蕴藏在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化作蓄势聚能、真抓实干的担当精神。
樊俊彪2019年从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馆长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继续着讲解工作。“多年来,听我讲解的游客超过了100万人次。”樊俊彪说,“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已经远去,但革命者的精神与世长存。现在退休了,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定襄红色文化,我会一直讲下去,直到讲不动为止。”
“每次来到这里,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定襄县季庄镇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艳军说,“我们要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而奋斗,要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一方面继续发挥好比较优势,持续发展马铃薯、红薯‘双薯’连种,另一方面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增收,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锻造优势产业,轰响高质量发展引擎
谈起定襄,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法兰”。1999年,定襄县被命名为“中国锻造之乡”。
鼎盛时期,定襄出现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60年间,大浪淘沙、千锤百炼,如今全县有法兰锻造企业189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65家,年生产力达100万吨,从业4.2万人,贡献了县域经济70%的税收、工业产值和就业岗位。
5月20日,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胡全喜像往常一样,来到智能制造锻造车间,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个环节,与一线工人交流着。
从1982年开始打铁,到2008年在坑坑洼洼的盐碱地建起“天宝”;从打铁第一年拿到1万多元的工资,到年销售额跨越9个亿,个中滋味,胡全喜说:“锻造产业承载着定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寄托和传承。”
一路走来,定襄锻造产业遭遇过企业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污染重、消耗高、市场萎缩等难题。面对发展路上的问题,定襄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闯关夺隘,走好锻造产业的长征路。
如今,定襄县法兰锻造企业拥有的制造设备、检测设备、数控车床、智能机器人热处理生产线、智能图像识别自动系统超过1万台(套);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金属材料检测实验室已超过15家;形成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打造“定襄车工”劳务品牌,已为1884名产业工人进行技能等级评价;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法兰锻造精加工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智创城”项目为载体,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山西天宝集团上马“5G+云平台风力发电环锻件智能制造扩建项目”、山西亚德玛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出人工合成金刚石、山西昊坤法兰集团专注医疗骨科植入物锻件……
以“定襄制造+智造”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初具规模。
面对未来,天宝集团的新带头人胡大为列出“持续完善科研创新机构,推进技术变革、数字技术改革,优化产品结构,推动设备全面升级,提升企业的产业链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等多项发展计划……“这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代,我们企业家要不惧风雨,在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弄潮踏浪、搏击勇进。”
打通对外门户,塑造开放融合格局
“听说雄忻高铁定襄站要设在我们季庄,太棒了!”季庄镇季庄村的村民们热烈盼望着雄忻高铁的开通。
定襄县委书记赵亚静道出这条高铁的重要意义:“雄忻高铁将结束定襄县不通高铁的历史,届时定襄县将‘铁公机’三箭齐发,真正走出去、引进来、融进去。雄忻高铁、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赋予了定襄更加深层次‘南融东进’的历史机遇和现实内涵,定襄人民富裕道路有了更多选择,整个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将随之提升。”
开放的不仅是门户,更是心态和眼界。
定襄顺势而为,因势而动,确立“1673”工作思路,以定襄县城为核心,依托庄力产城融合区、永旺现代物流园、襄运多式联运港、智能制造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凤凰温泉康养地六大园区,发挥忻定同城、锻造产业、交通区位、省校合作、资源禀赋、现代农业、环境比较“七大优势”,推动形成“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四梁八柱”——
提前谋划高铁站—机场快速路建设项目和机场大道提标改造项目,实现高铁站—机场—忻州的互联互通;积极推动五台山机场改造提升扩容;
加快“低碳云平台”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法兰企业集散平台,线下建立法兰交易大市场,线上进行原材料采集、企业信贷、物流管理等,实现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以项目为王,全县2022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41个,总投资288.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2.66亿元;
推动山西管家营法兰锻造集团、山西天宝集团完成IPO,早日上市……
新旧事物自如更替,历史未来完美衔接。一个个企业华丽升级,一条条产业链“强筋壮骨”,一个个产业集群欣欣向荣,汇聚成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记者感言】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
从革命老区到发展新区,定襄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践履,更是新征程路上的奋进新声。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脚踏充满红色基因的土地,今天的定襄,可以毫无愧色地告慰长眠于此的革命先辈们。当年那些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时代的企盼与憧憬,后来者正在通过持续努力,不懈奋斗,将其徐徐展开为灿烂的画卷。意气风发的定襄儿女,牢记殷殷嘱托,不忘初心,怀抱红心,传承匠心,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把红土地上的精神伟力,转化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奋力书写新的时代答卷。(郑娜 张玉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