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岚县西豹峪乡——
小菌菇成为农民增收“新宝贝”
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在羊肚菌筛选包装车间务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要靠实打实的产业,对我们西豹峪乡来说,大力推广羊肚菌种植,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说起乡里这项优势产业,乡人大主席周强一脸自豪。
距岢岚县城40公里外的西豹峪乡,一直是野生羊肚菌的生长区域。为了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在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下,乡党委、乡政府发挥地域优势,尝试实现人工羊肚菌产业化种植。2021年,乡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乡人大主席周强,由他负责牵头组建团队发展羊肚菌种植。
万事开头难。在推广羊肚菌人工种植初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菌种采购的问题,购买外地的菌种成本太高。“如果我们能有自己的菌种实验室,那就好了。”技术员袁晓华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经过乡党委班子讨论通过后,周强当即带队去河南省考察羊肚菌烘干加工设备、参观羊肚菌种植基地。之后,又赴我省垣曲县羊肚菌种植基地拜师学艺,最终在短时间内成功建立起实验室。
由于当地老百姓是第一次接触羊肚菌人工种植,对潜在风险存在恐惧心理,真正愿意承包种植的农户寥寥无几。因此,由乡党委牵头成立了以袁晓华等技术骨干为主的岢岚漪水青榕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构建起“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和“一棚一户一包联”帮扶模式,鼓励党员干部沉入一线、主动作为。
2021年考到西豹峪乡政府工作的小姑娘王琎,从菌种实验室的建设到羊肚菌的种植、加工,再到羊肚菌的销售,哪里都少不了她的身影。王琎包的是马家河村高新民的9号棚,承包大棚的时候,需要先交2000元承包费,王琎得知高新民老伴在城里看病,没有资金的实情后,主动帮其垫付承包费。在日常种植管理中,她每天上午9点半便陪高新民一起去大棚。大棚的卷帘机皮带松了,她就去买合适的皮带;大棚需要浇水,她就帮忙铺水管;大棚需要温度计,她就帮忙从网上买专用的温度计。70多岁的高新民老人感慨地说:“虽然是我承包了大棚,但这小闺女,比我还积极、上心!”
随着人工羊肚菌种植、采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被一一攻克,这个黄土地上的人工“小伞菇”,已经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宝贝”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截至目前,全乡已建成羊肚菌种植大棚35座、野生羊肚菌菌种研发实验室1个、烘干车间2座,配置烘干设备3台,签订订单销售公司1家,并已打通了羊肚菌“菌种研发—种植生产—烘干加工—出厂销售”四个关键环节,形成了“农户—村集体—公司”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去年,全乡26户50余人投入羊肚菌种植产业,累计带动闲散劳动力20余人次,人均增收600元。通过干部带头、党员示范,以点带面、多措并举,一条全新的羊肚菌产业链正在西豹峪乡迸发出勃勃的生机。 (金美卿)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